導讀 一方面,要簡政放權,簡化行政審批程序,以包容開放的心態鼓勵金融創新。另一方面,更要針對金融創新的風險特征,加強規劃,不斷改進監管手段,完善相關風險監管指標體系,提高監管能力,推動金融普惠、可持續發展。
中國普惠金融發展規劃正在制定出臺,科技將會成為普惠金融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10月15日舉行的第十六屆中國金融發展論壇上,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范一飛表示,要包容與監管并濟,促進金融普惠、持續發展。
一方面,要簡政放權,簡化行政審批程序,以包容開放的心態鼓勵金融創新。另一方面,更要針對金融創新的風險特征,加強規劃,不斷改進監管手段,完善相關風險監管指標體系,提高監管能力,推動金融普惠、可持續發展。
普惠金融這一概念的提出,源于聯合國在“2005國際小額信貸年”中呼吁建立普惠經濟部門,后被聯合國和世界銀行等大力推行,目的是通過發展小額信貸和微型金融,對傳統金融體系進行必要的改造、創新,建立一種有效、全方位地為社會所有階層和群體提供服務的金融體系。
中國人民銀行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局副局長孫天琦表示,近年來我國的普惠金融取得了積極的進展,三農、小微企業和欠發達地區的金融服務的覆蓋面、便利度和服務質量有所提高。比如人民銀行通過貨幣信貸綜合工具鼓勵和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三農小微企業和貧困地區的信貸支持力度;農村合作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要低于大型國有銀行7.5個百分點;推動新型金融機構的發展,民營銀行小微信貸公司;加強金融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推廣助農取款服務點,大力發展網上支付、移動支付等新型支付;鼓勵欠發達地區金融服務的創新,加強對弱勢群體的金融保護工作。
世界銀行2014年對于143個經濟體中間的15萬成年人進行調查的結果顯示,中國普惠金融的很多指標優于發展中國家平均水平,2014年銀行帳戶在中國成年人中的普及率由2011年的64%上升到了79%,顯著高于2014年世界平均水平17個百分點。
但是,“客觀上講,我國國家的普惠金融也有諸如基層金融服務不充分,小微企業和金融三農服務也需要改進等等問題?!睂O天琦說。
中國農業銀行三農政策與業務創新部副總經理王兆陽介紹,在城鄉二元經濟發展結構下,農村的金融服務薄弱問題一直比較突出,構建惠及廣大農民的金融體系,是我國普惠金融發展的關鍵和重點。“我國有近9億農民,2.2億農戶,3.3萬個鄉鎮,58萬個貧困村,開展農村金融普惠服務意義特殊影響深遠,任務艱巨。”
對于大型商業銀行而言,農村普惠金融服務的難點在于三農客戶需求的區域差異性大、季節性強,而且有效的抵押、擔保不足。同時,農村地區地廣人稀,服務半徑大,而信貸結算金額相對較小,構建農村普惠金融服務體系十分復雜。
因此,王兆陽建議國家有關部門進一步做好普惠金融的頂層設計,研究出臺發展普惠金融的規劃或指導意見。通過完善農村金融立法,深化農村改革,制定出臺利率、財稅、補貼等政策措施,持續優化農村普惠金融發展的生態環境,積極引導和扶持金融機構、企業、社會組織加入到農村普惠金融服務中來。
孫天琦說,普惠金融是一個更寬廣的概念,不僅僅是信貸可獲得性的問題,還包括賬戶、儲蓄、支付、保險甚至擔保等其他金融相關領域。不過在很多地方,信貸的可獲得性是主要矛盾。
此外,普及金融也不僅僅是一個金融部門的問題,還需要財政、農業政策、扶貧、民政、教育等多部門的密切配合。
孫天琦說,科技將會成為普惠金融發展的重要驅動力,可以預期互聯網金融、移動金融,手機銀行將在全社會得到更加普遍的應用,會成為社會大眾使用頻率最高,最為便捷的金融工具之一,有助于解決欠發達地區金融服務較低等問題。
范一飛表示,隨著移動互聯的快速發展以及與金融業務的不斷融合,互聯網金融通過7×24小時全球覆蓋的互聯網絡,可以突破空間和機構布局的瓶頸,覆蓋因邊遠地區難以獲得金融服務的弱勢群體。
截至2014年底,我國網民數量6.49億,手機網民5.57億,特別是農村網民數量達到1.78億,占所有網民的27.5%,互聯網在農村地區普及速度較快,通過提供網絡理財、線上貸款、支付等金融服務,在一定程度上可解決欠發達地區因金融基礎設施薄弱帶來的金融服務難問題。
不過,科技創新在引領金融普惠發展中也面臨挑戰,比如,如何提升宏觀調控與跨市場監管能力,促進金融穩定。如何降低成本、減少信息不對稱,提升金融服務效率。如何拓展金融服務范圍,提升金融服務的可獲得性。如何拓展金融服務范圍,提升金融服務的可獲得性。
范一飛說,科技創新將驅動我國金融業不斷創新、普惠發展,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和人民群眾。未來,人民銀行將加強對新科技開發應用、風險識別、安全管控的前瞻性研究,積極穩妥推廣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先進技術,加大金融創新力度,改進和完善金融監管,全面提升金融普惠水平。
版權與免責聲明:
1、凡本站注明"轉載、企業供稿、其他(非本站)"的內容,均轉載自其它媒體或企業供稿(包括供稿配圖),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贊同作者觀點,本站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
2、凡本站注明來源"集成吊頂網"的內容,均為集成吊頂網原創,轉載時請在顯眼位置標注"來源:集成吊頂網www.zswbs.com"。
3、如果本站會員發布的內容和圖片涉嫌侵犯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并處理違規會員,集成吊頂網不承擔任何法律及連帶責任。
集成吊頂網由集成吊頂行業協會主辦、嘉興樂易承辦?!opyright ? 2006-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業務合作:18957399906
業務QQ:雙兒 1205730055 服務QQ:婉清 228573015
免責聲明:本站上會員自行發布的信息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發布會員負責,集成吊頂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ICP經營許可證:浙B2-20070172-9